这是描述信息

中文  |  EN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行医者大义 开中医新局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9-14 13: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行医者大义 开中医新局

【概要描述】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9-14 13:16
  • 访问量:
详情

疫情袭来,他临危受命,古稀之年逆行出征,即便在武汉摘除胆囊,仍旧坚持在一线;抗疫“战场”,他冲锋在前,指导中医药早期参与、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了确切疗效,交出一份漂亮答卷,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人民英雄”——张伯礼。

 

 

铮铮誓言 不负人民

 

 

“抗击疫情,人民才是真英雄。”对于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张伯礼动情地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与热切关怀。我占了全体医护人员的功,代中医药人受誉。”

 

“国有疫情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是17年前,张伯礼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位72岁的“医界老兵”又一次兑现了承诺。

 

庚子新春,疫情突如其来,1月27日,张伯礼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飞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紧急,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特效药。根据以往经验与武汉医院具体情况,张伯礼果断提出,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4类患者,集中隔离、分类治疗,“只隔离不治疗,只成功一半。要采用‘中药漫灌’,普遍服用中药,让集中隔离的4类人均服用治湿毒疫的中药汤剂。这样既能避免错过治疗时机,也能安抚患者情绪”。严格隔离加上普遍服用中药,4类人中确诊患者显著减少,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在张伯礼看来,整建制承包方舱医院,按中医理论指导治疗,可以观察出中医药疗效特点和规律,更好指导治疗。2月6日,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救治患者。

 

自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且零感染、零复阳。随后,其他方舱医院均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清肺排毒、宣肺败毒汤剂,转重症率仅为2%至5%,明显低于公认的15%至20%比率。

 

那段时间,身着写有“老张加油”防护服的张伯礼每天要指导临床、进入隔离病区察看患者,还要负责拟方、巡查医院……在不分昼夜地高强度工作下,他病倒了。

 

2月15日凌晨,张伯礼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他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一两天,他便在病房里开始工作;手术后第三天,便马不停蹄再次投入奋战中。

 

这段经历感动了很多人,但张伯礼却调侃地说:“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谈及那段战疫时光,他说:“这是我们的职责,疫情来了,医务人员必须上前线。‘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是党和人民给予整个医务界的无上荣誉。我只是其中普通一员,很多医务人员做的比我好,尤其还有一些同志牺牲了……”说到这里,张伯礼哽咽了。

 

“白甲十万,疫魔三月战。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这首《清平乐·人民才英雄》是张伯礼接受采访后所做,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

 

 

医者仁心 患者至上

 

 

1978年,在中医药领域刻苦钻研多年的张伯礼顺利考上天津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平日里,他踏着自行车、背着大诊包,不分昼夜奔走在田间地头。

 

“农村缺医少药,得让大家伙儿都能看上病。”面对每一位患者,张伯礼总是精神饱满。日积月累的基层问诊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患者培养了我,无论多么辛苦,用最少的钱千方百计把病人治好,就是我的职责和任务。靠医术救死扶伤,也让我有了成就感。”张伯礼说。

 

天道酬勤,张伯礼取得了众多成绩: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家组组长、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身兼数职的张伯礼愈发忙碌,但治病救人,力求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扩大中医诊所覆盖面,中医人才是关键。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近20年来,张伯礼提出品德、能力、中医思维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捐出各种奖项所得400余万元奖金,在学校设立了“勇搏”奖助基金,奖励品学兼优和生活贫困的学生,让他们安心完成学业。

 

“坐下来能看病,站起来可演讲,闭上眼睛会思考,进实验室能科研。”这是张伯礼对一流医生的期许,也是对学生们最大的期待。

 

“刚学医时,我只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一个好医生的基本条件是热爱、学习、担当、奉献,把对患者的关爱放在第一位。现在经验丰富些了,应该回馈病患,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张伯礼说。

 

身处治病救人一线,张伯礼深刻感受到大家到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生现状不容乐观等问题。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奔走呼吁,要加强医疗资源在基层落地,不仅是修几间房子,更主要是强能力。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与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与薪酬待遇。“这是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的关键所在。”张伯礼说。

 

中药材的用药安全与品质提升,一直是张伯礼的一块“心病”。“市场上一些中药材‘又白又胖’,但就是不治病。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与植物生长激素,不仅影响药效,而且有损病人健康。”张伯礼说,为确保患者安全,我们急需推广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高品质中药材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及监管。其中,“企业+农户”联营方式就是成功模式,在张伯礼参与推动下,十多年前就组建了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

 

贵州、广西、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区。“种植中药材是这些地区脱贫的主要产业之一。这些地方环境好,没有污染,适合种药材。”张伯礼认为,应该把无公害生产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推动开展高品质中药材生产扶贫行动,鼓励企业+农户式的管理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基层医疗服务也是张伯礼长期关注的问题。早在十几年前,他倡导并力推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国医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如今,“国医堂”越来越多,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百姓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张伯礼说。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打完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回到天津后,张伯礼仍然忙碌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第一线。这期间,他曾在几十场海外连线中,将中国抗疫经验分享到多个国家。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我国疫情防控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将中医药原创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推动中医药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在提升中药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作为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一家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伯礼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落后在技术。将中医药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发挥其优势作用,创造出原创性成果。”张伯礼说。

 

开展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发展大中药健康产业、开展名优产品品种二次开发、推动设立《中医药法》、培育中医药人才、制定中医国际教育标准……近年来,“老中医”张伯礼为推动中医药发展不断开出“新处方”。

 

一粒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六味地黄丸”如何在技术的帮助下“焕发新生”?2015年,张伯礼领衔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古老中医药赋予了现代科技内涵。

 

“二次开发可以回答中药的药效物质是什么,留哪些东西,扔哪些东西,控制哪些东西。这些都得依靠扎实的临床验证与基础研究。”张伯礼说,中药有上千年使用历史,但只有少部分中成药品种具有较扎实的研究基础,中药产品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问题突出,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严重滞后于现代药物生产要求。

 

“通过二次开发,中成药就能实现从原料到制剂的药品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对于这项研究,业内专家表示,“小、多、散”是中药企业通病,通过推广实施中药二次开发战略,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提高了行业集中度,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这种投入少、产出多,利于农工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医改的好举措,应该大力支持。

 

在张伯礼看来,在科技助力下,近几年,中医药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渐渐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医走向国际,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先练好内功。中医药走出国门,标准要先行,科技是基础。”

 

有一位德国学生的故事,张伯礼经常提起。这位德国学生从西医大学毕业,因为喜爱中国文化,到中国拜张伯礼为师学习中医。回到德国后,他开了中医诊所,收治了不少病人,在当地小有名气。“现在,这名‘洋中医’还频繁到欧洲一些大学讲课,效果非常好。”张伯礼表示,非常乐于看到中医走出国门,被世界认可,自己也是中医走向国际的积极推动者。

 

如今,全球都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国内秋冬季疫情发展趋势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对此,张伯礼认为,今年秋冬季,我国可能会面临新冠肺炎和流感共同来袭。“但不会出现一个地方大规模暴发,几万人同时发病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小规模聚集性暴发,或者多地散发的个别病例。”

 

面对复杂局势,张伯礼建议,各地要做好防控准备工作,把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分为高、中、低风险地区,加强“点穴式”精准防控。“每个人也要做好自身防控工作,坚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不串门、少聚会、加强锻炼。以更加积极全面的准备,迎接后续可能岀现的疫情风险。”

 

 

中医传承 贵在创新

大医精诚,无问西东。历史再一次证明,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药承担起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新使命,也面临进一步将现代科技与古代用药经验相结合,研发出更多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挑战。

 

正如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以及重要的生态资源,关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健康产业方方面面。

 

振兴发展中医药,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在采访中,记者时刻能感受到张伯礼院士对于中医药创新的支持和期盼。他认为,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创新型科学人才,而人才需要具备科学精神。只有着重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持续攻关,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才可以逐渐走向成功。

 

与此同时,中医药更需要一个创新氛围持续熏陶。9月8日,张伯礼负责组建的“张伯礼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在杭州揭牌成立。这个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建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承担了3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还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国家重大课题。这也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医药创新正式步入了轨道。

 

未来,随着中医药创新持续推动,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科技高地、创新设计颠覆性中医药产品的转化型科研基地、聚集一流学者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新医药策源地不断涌现,引领中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推动中药制药从“经验制药”迈向“科学制药”。而这,也是张伯礼最大的期盼。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

销售热线:0421-7186888

供应合作:0421-7186032
招商代理:0421-7186888

地址

公司地址: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和平街四段112号

这是描述信息